美文摘录网-摘录生活中的经典美文句子

优选不寒而栗读音【69句】

不寒而栗读音

1、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2、不寒而栗的意思是形容一种深刻的惊吓和恐惧,只有在受到极其大的震撼时才会出现,比如见到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或者看到凶神恶煞的怪物。

3、zàojùchéngyáng,bùchìwēimáng

4、bùsīliáng

5、作者:冯梦龙

6、“不寒而栗”的原义是不冷而发抖;形容内心恐惧至极;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

7、漆黑的夜幕中,突然传来了一声狼嚎,把他吓得不寒而栗。

8、原文释义:这天总共判处死刑的有四百多人,从那以后郡中的人都十分害怕,狡猾的人辅佐官吏处理政事。

9、【释义】“形散神不散”:表达了一种相当盛行的文艺思想。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读音】:【xíngsànshénbúsàn】

10、作品:《史记·酷吏列传》

11、jīnghuángbùān

12、原文: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13、bùhánérlì

14、原文释义:秦王听后,突然觉得十分害怕。

15、应该是“不寒而栗”。不寒而栗(拼音:bùhánérl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不寒而栗”的原义是不冷而发抖;形容内心恐惧至极;成语出处,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不寒而栗”。例句,东汉·班固《汉书·义纵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郡中不寒而栗。”

16、【拼音】:[bùhánérlì]

17、《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18、朝代:西汉

19、出处:《碧桃花》

20、【使用语法】:作谓语、定语。

21、xíngsǎnshénbùsǎn

22、我一想到昨天开车差点开进河里,脊梁骨不由得产生一阵凉意,叫人不寒而栗。

23、不寒而栗(拼音:bùhánérl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24、出处:《东周列国志》

25、站在峰顶,望着巍峨雄伟的大山,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生怕一个不小心跌落山崖。

26、寒:冷;而:连词,这里表示转折关系;栗:打颤,发抖。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7、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28、【造句】:他一想到迟到会被老师严厉批评,就会不寒而栗。

29、扩展资料

30、“栗”的基本含义为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如栗色、火中取栗;引申含义为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如战栗。

不寒而栗读音

31、作者:无名氏

32、不寒而栗,是怕得发抖的意思

33、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34、在现代汉语中,“造”字多用作动词,如创造。

35、[bùhánérlì]

36、不思量的读音是bùsīliáng

37、意思是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38、成语解释:

39、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40、作者:吴承恩

41、意思是:由于惊慌,不知所措。

42、原文释义:不由得我不害怕呀,索性就陪着笑脸趋炎附势。

43、毛骨悚然: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44、朝代:明

45、「不寒而栗」近义词

46、huáicìbùshì

47、形散神不散的注音是:xíngsǎnshénbùsǎn。

48、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49、不寒而栗:天气不冷但是人却冷得发抖。形容人非常恐惧。

50、转个弯,眼前的景像让我不寒而栗。8我们在黑洞中,常常听到外面有龙章凤姿的声音,令人不寒而栗。

51、成语发音:

52、“不”的基本含义为副词;引申含义为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不去、不多。

53、不寒而栗

54、意思: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55、出处原文: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56、原文释义:众多高僧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个都十分担心和害怕,向上天祷告许愿。

57、在日常使用中,“栗”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坚实,如栗理、栗然。

58、造句:1、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不寒而栗。

59、原文: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60、【出处】:

不寒而栗读音

61、“造”字基本含义为制作,做,如:制造;瞎编,如:捏造;引申含义为成就,如: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62、作者:司马迁

63、出处:《西游记》

64、原文: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65、在日常使用中,“不”也常做副词,表示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

66、近义词:惶恐不安

67、意思是不冷而发抖,可以延伸造句:6半夜里听到声声狼嚎,人人不寒而栗。

68、朝代:元

69、“惶”,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huáng,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惶”的基本含义为恐惧,如惶怖、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