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录网-摘录生活中的经典美文句子

湖南元宵节习俗【172句文案】

湖南元宵节习俗

1、总之,非常丰富多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所在地的文化特色来选择参与不同的活动,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2、益阳农家有俗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春节期间,益阳、桃江、沅江、南县等地,还流传着打“三棒鼓”的习俗。表演者可以只有一个人,也有两三个人合打的。表演者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双手丢接三短棒。三根短棒一样长、凿孔处安有三个铜钱,抛接时沙沙作响、富有节奏,花样繁多,变化无常。

3、我是湖南人,到了腊月,就有年的味道了,祖先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有:

4、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5、初一凌晨的“开门炮”后,株洲各家男女穿新衣,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攸县、醴陵市、炎陵县等地还流传着一些具有自己地域文化、人文风俗的过年传统。比如株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攸县巨田村流传300多年的原生态音乐“唱插话”,每年固定在正月十二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一共要唱四天四夜。此外,株洲乡村各地还有观看皮影戏的传统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更是皮影戏演出的旺季。

6、按旧时习俗,正月初一厅堂张灯结彩,门槛上贴有春联、“福”、“门神”、“财神”等字画。

7、一、踩高跷

8、湖南拥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俗如下:

9、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菩萨上天,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天开始,怀化市民的过年模式正式开启。在苗乡,大年三十,小伙要上山砍“年猪”,这“年猪”不是猪,而是一节硬质木头。待到夜幕降临时,家家要烧旺火,将这“年猪”伙同其他杂柴一起烧燃,然后以这节“年猪”作为火种,一直保留到正月十五。而在溆浦县,每家必须在腊月二十九煮一整个猪头,三十早上全家人吃团年饭。吃团年饭时只能吃半个猪头,吃完饭,做儿子的要把剩下的半个送到岳父家去。

10、其次,赏花灯、猜灯谜也是元宵节很重要的习俗,可以加强人们的文化性和智力性。

11、[晒衣节]农历六月初六,衡东习谷有“六月六,士晒书,女晒衣,农禳田”。

1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旧称过年,民初改称春节,为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13、还有相互请吃的习俗,叫“吃老客饭”。

14、此外,在这天家家户户、街头巷尾都要挂上彩灯,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15、衡阳地区在春节有其独特的习俗,三十日名曰“除夕”。当日午餐,极其丰盛,即所谓“团年饭”。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后即关上大门,叫“关财门”,将预先准备好的点心果品摆出,全家围炉团坐,边吃边谈,预先招呼小孩忌讲不吉利的话,并给以压岁钱,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彻夜不眠,名为“坐岁”。

16、岳阳:“百里鱼、团年饭”

17、吃“元宵”

18、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习俗。

19、长沙:“年财佬、出天行”

20、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包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

2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三秋恰半,故句中秋节。

22、其中赏花灯是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人们可以在公园、广场等地方看到各种形状、颜色的花灯,十分热闹。

23、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包括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舞龙舞狮等。

24、新春期间,常德各地都有在大门口张灯结彩的习惯。现在,各单位都时兴在大门口扎彩门安装五色彩灯,民家也会新春点灯。

25、花儿会:这是湖南最具特色的民间节日,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在花儿会上,人们会穿上特制的花衣,唱花鼓戏、舞腰鼓等,庆祝春天的到来。

26、燃灯,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27、元宵节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习俗。

28、从七月初七至十四日,各家各户要“接祖”回家,“供饭”祭祀祖先,或叫“供祖”、“供老客”。

29、怀化:砍“年猪”

30、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湖南元宵节习俗

31、初一崽,初二婿,初三初四走亲戚,初五初六朋友家,初七初八晾缸子

32、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装香斗,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33、入夜,皓月当空,一家人或亲威朋友围坐庭院,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

34、除夕,无论老少,衣袋里都要装上钱;不分贵贱,锅子里都要留剩饭,以寓“家有余粮,衣食不愁”。

35、吃元宵则是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可以加入豆沙、芝麻、水果等馅料,味道十分美味。

36、这一日人们在自家门上悬挂艾叶、葛藤、菖蒲,在房屋场角、阴沟处撒生石灰和蒜子水,以驱瘟逐疫、消灾灭害。

37、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38、元宵节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

39、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是湖南最主要的民间习俗,如长沙的酸菜炒汤圆,将汤圆配酸菜、辣椒炒制,外焦内软,酸、甜、咸、辣俱全;郴州因为多民族聚居而形成了独特的元宵舞龙舞狮活动。

40、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到了大年初一,家家于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分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

41、其日有击鼓鸣锣舞龙灯,跳狮子,踩高跷,荡采莲船,唱花鼓戏等,灯面有书画、诗词、灯谜、情趣盎然。

42、节前,至亲好友互赠月饼。

43、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44、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45、最为普遍的是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粉加入各种馅料搓制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46、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将于2月5日(正月十五)19:30在湖南卫视、芒果TV平台播出,主持人有何炅、沈梦辰、梁田、靳梦佳、齐思钧,嘉宾有苏有朋、凤凰传奇、刘畊宏、娜扎、时代少年团、田震、孙悦、郁可唯等。

47、玩兔儿爷,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48、相传这一天灶神要上天向玉帝奏明人间善恶。

49、郴州:大块吃肉

50、赏花灯:花灯是元宵节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花灯形式,如龙灯、狮灯、花灯等。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公共场所或自家门口悬挂、点亮各种花灯,共同庆祝佳节。

51、[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52、这天,各家各户必吃“元宵”,以示团圆和睦、美满幸福。

53、湖南:龙狮共舞庆佳节

5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55、六、猜灯谜

56、常德:新春点灯,“吉星高照”

57、在元宵节里,质朴的北方人喜欢用扭秧歌的形式来表示庆贺。秧歌的风格各地也不尽相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等。其中东北秧歌流传范围最广,艺术水平最高。

58、至最后一日,最为隆重,谓之“送老客”,要为祖先烧纸衣、纸钱,请道士或文人主持祭祀,超度孤魂野鬼。

59、入夜,还盛放“荷灯”或“河灯”,意为祖先们在回阴间的路上照明。

60、饮雄黄酒、吃粽子、烘糕、盐蛋、红砂片糖。

湖南元宵节习俗

61、五月初一至初五,沿江、河两岸的地方还会举行赛龙舟。

62、相传这一天的阳光最有消毒作用,所晒物品不起霉,不遭虫蛀。

63、民间素有吃月我饼赏月的习俗。

64、二、舞狮子

65、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66、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元宵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舞狮子、放烟火等。其中,赏花灯是最为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人们会将各种形态的花灯挂在自家门前或城市广场上,其中有的艺术气息浓厚,有的则富有创意,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67、张家界的少数民族众多,在土家族的习俗中,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赶年”即提前一天过年,年夜饭一般都在腊月三十凌晨开吃,越早越好。到了年三十晚上,土家人燃起篝火,围着篝火跳摆手舞,唱调年歌。

68、丰富多彩,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69、五、扭秧歌

70、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71、民间利用这一天,晾晒上年入冬以来的棉毛衣服、被褥以及书籍等物。

72、在郴州农村,过年会有一道特别客气的菜,就是大块肉。这大块肉名副其实,每块至少半斤以上,而每个客人一次要把这整块都吃下去。郴州地区过年期间还有很多特别的忌讳,比方说不能说“剪刀”这两个字,因为会把好运“剪掉”。

73、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正月十五吃元宵,也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和美美,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74、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元宵节,很多地方更是盛行这种踩高跷的民间活动。高跷一般都是木质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个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用绳索绑在腿上。表演者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75、衡阳:“关财门”“坐岁”

76、湘西:做豆腐、杀年猪、打粑粑

77、此外,还有赏花灯、舞狮、舞龙、观花灯等各种活动,都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

78、不同地区的习俗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团圆、吉祥和幸福的主题,让人们在节日里感受到浓浓的家国情怀。

79、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就又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大街小巷都会灯火辉煌。

80、祝你虎年吉祥,虎虎生威,家庭幸福,万事胜意,心想事祝你虎年的顺口溜

81、元宵节有很多传统的习俗。

82、湖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方语言丰富,春节习俗顺口溜也特别多,下面举例一个农历春节习俗顺口溜,与大家分享:

83、人们还以这夜天河的隐现来预测来年的米价:“早现则贱,迟现则贵”。

84、株洲:“开门炮、拜六神”

8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传说这天牛郎与织女在天上的鹊桥相会,民间也称“乞巧节”、“女儿节”。

86、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87、“百里鱼、团年饭”,岳阳过年风俗除杀鸡、鸭、放鞭炮、贴春联外,在腊月三十还吃“团年饭”,十分丰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鱼这个菜,显示吉祥有余之意。

88、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89、益阳:大年三十烧旺火

90、赏花灯和猜灯谜是元宵节的另一大习俗,灯谜一般放在花灯上,让人们在欣赏花灯的同时进行猜谜活动,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湖南元宵节习俗

91、一般四更起床,五更吃年饭,至今邻近各县区还流传着:“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吃钣的衡山佬”(衡东是从衡山划出来的)。

92、用菖蒲、蒜子煎水洗澡、以除疾病。

93、永州的春节俗称“过年”,包括除夕到元宵节之前的整段时间。为过好春节,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下旬即着手准备,有童谣曰:“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上街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砍猪肉(或杀肥猪);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团圆酒。”永州人在正月初一外出时谓之出行,至当地土地庙祭祀,回家时,折一束树枝,谓之“发财”。

94、湖南传统节日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各民族、各地区比较普遍的传统节日有年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六、中秋节,并沿袭着许多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  瑶族盘王节  年节。从农历腊月廿四起(部分地区和土家族自腊月廿三起),至腊月三十日,是湖南各地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廿四日相传为灶神上天之日,旧俗在廿三日夜备果品祭灶,求灶神上天奏事时多言好事。各家在廿四日团聚过“小年”,廿八日打扫庭除。最为隆重的当属腊月三十除夕夜,游子远归,合家欢聚吃团圆饭,谓之年饭。年饭以丰盛为要,鸡鸭鱼肉蛋蔬,满桌杯盏,但许多地方仍保留着传统而独有的菜谱。鱼是各家各户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寓“年年有余”;郴州人兴吃酸萝卜猪肝肠,象征为人要有肝肠;洪江一带喜吃春粉,米粉上盖有鱼、肉、鸡、鸭、蹄花、生姜各两块,以示好事成双;有的人家还备有一碗四季葱拌豆腐,表示“四季清吉”。在大年三十夜,民间有守岁之俗,合家围炉团坐,辞旧迎新,许多地方有烧柴蔸火习惯,取“财头”谐音,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春节。旧俗一般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新正初一鸡鸣即起,庭前燃放爆竹,谓之“开财门”、“开门红”。燃烛敬天地、拜祖先,然后出门拜五方,称作“出行”或“出方”。节庆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热闹的是耍龙灯。龙灯的品种繁多,如长龙、老龙、幼龙、鳌龙、草把龙等。玩龙灯一般是初五出灯,十五收灯,游行于街巷与田垅之间,遇宽敞人多之处即舞弄一番。在湘西辰溪一带,有的玩龙灯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周围数十里的同姓村寨,俗称“玩家门灯”。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各家均要吃元宵,以示团圆和谐。    湖南的少数民族过春节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别具一格的是侗族的“行年”,土家族的“过赶年”和“调年会”。怀化侗族乡村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日,有以寨为单位集体去另一寨作客的习俗,称“行年”。行年的芦笙客到另一寨后,主寨要举行集体宴会,首先由客寨特意挑选的十二三岁的少年讲“款”。“款”的内容一般是从“开天辟地”、“洪水滔天”、“人的起源”、“芦笙的来由”一直讲到“村规寨约”。每讲一段,众人齐声应和:“是呀!”以示赞赏。讲完款,主寨便大摆酒席,尽欢而散。湘西土家族的“过赶年”即提前一天过春节。相传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到东南沿海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把年过了,奔赴抗战前线。土家兵出征后,立了东南第一功,后人为了纪念这次出征,便把春节提前了一天,一直延续至今。土家族的“调年会”,节庆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连续举行几天几夜,最热闹的是跳摆手舞,同时还要举行地牯牛角力、抵杠斤和蛤蚂抢蛋等传统民间体育和物资大交流。  花垣苗族赶秋节  在清明节,湖南民间仍沿袭着祭祖扫墓,上坟挂纸的习俗。因清明节前后春暖花开,各地踏青之风盛行,民间还有在这一天放风筝的。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湖南各地有龙舟竞渡之俗,以纪念屈原自沉,尤以汨罗为盛。端午食品以粽子、盐蛋为主,民间有悬挂艾蒲等香草,缠五彩丝线,用苍术、白术、云香燃烧烟熏屋,小孩额上点雄黄等习俗,其意在于避疫去邪。不少地方,尤其是土家族还有大小端午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苗族端午则过龙船节。     六月六,又称半年节,湖南各地将此日作为尝新节。节日中以七线禾穗置饭上蒸熟,近世有人即将新米置陈米上,还有全以新米蒸熟,先敬祖先,再给狗先尝,然后尝新。以示不忘祖先赐福,不忘狗从天宫偷来谷种之德。邵阳一些地方,六月六还要祭牛栏土地。六月六各地有翻晒衣被、书籍的习惯,有“人晒衣裳龙晒袍”之说。    中秋节,俗称团圆节。中秋佳节,皓月皎洁,全家在月下摆设香案供桌,供设时新瓜果、莲藕、月饼,敬月赏月,合家团聚。长沙民谣有“八月桂花香,家家接姑娘”,已嫁之女均接回过节。中秋期间,妇女有簪桂花或在房中插桂花的习惯,各地还有到南岳朝“八月香”之旧习。中秋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湖南部分地区也有端午不吃粽子却在八月中秋包粽子的习惯。    湘西苗族除上述节日外,最隆重的节日是“四月八”和“赶秋”。“四月八”是纪念一位名叫亚宜的苗族英雄的节日。每到农历四月八日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成群结队地涌向苗族英雄亚宜战斗过的地方——凤凰落潮井“跳月”,节日活动有吹芦笙、吹唢呐、赛歌、击鼓跳舞等。“赶秋”是苗族人民喜庆丰收的节日。每逢立秋日,人们着盛装,聚集禾场荡秋千、赛苗歌、演苗戏、耍龙、舞狮、吹木叶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寻找伴侣。湖南瑶族的节日极多,不同地区的瑶族有自己独特的节庆活动。如隆回瑶族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五至初七举行“坦勒贵”;洞口瑶族在农历十月初六日举行“啪嘎节”;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湘南过山瑶地区过“盘王节”,新宁瑶家则举行“打鼓堂”等。其中尤为隆重的是湘南过山瑶庆祝祖先盘王生日的“盘王节”。这一天,瑶族的男女老少都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最精彩的当属舞鼓。舞者怀抱长鼓,站立在一张小方桌上,一边用手击鼓,一边舞蹈,两膝始终弯曲,每一个姿态都保持着曲线,动作节奏鲜明,稳健有力。    湖南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还有许多,如流传许多地方的“三月三”、“谷雨茶节”、“腊八节”,侗族的撒玛节、姑娘节,江华瑶族的敬鸟节,湘西土家族的灭鼠节,等等,均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95、吃元宵:吃元宵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元宵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汤圆,馅料多样化,如花生、豆沙、黑芝麻、枣泥等。

96、二十一,莫着急;二十二,灰炒豆;二十三,吃脔脔;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称大肉;二十七,送年礼;二十八,剃头发;二十九,打烧酒;(大年)三十,心里欢喜。

97、新年好!

98、最后合家聚集厅堂,晚辈向长辈拜年,同辈相互拜年。

99、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100、娄底:吃萝卜个好兆头

101、该日宜晴,俗谚“六月六日阴,牛草贵如金”。

102、初一早上开大门,叫“开财门”,点香烛,放鞭炮,恭迎财神进屋。

103、首先,吃元宵是元宵节最基本的习俗,寓意着团圆、和睦。

104、张家界:土家赶年

105、一家人围旺火炉子而坐,摆设压岁盘(茶盘里盛满粮果、糕点等)边吃边叙,互相鼓励,守岁中,很郑重的一件事是长辈给儿孙拿“定岁钱”,即“压岁钱”。

106、然后入厅堂设香案,依长幼次第上香祭祖,向祖先拜年。

107、旧时衡东各地习俗要在不等天亮吃早饭,谓“呷年更饭”。

108、元宵节习俗的延伸还包括一些地方特色,如南方有放烟火、耍旱船的习俗,北方有在冰上玩猜谜的习俗等。

109、拜年也是有讲究的,约定成俗:“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姨娘。

110、除此之外,还有舞狮、舞龙、放烟火等习俗,都是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热闹气氛。

111、饭后,达旦不寐,谓“守岁”,亦称“坐岁”。

11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灯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下是元宵节的一些习俗:

113、看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均可破常规出游嬉闹。元宵节赏花灯正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114、吃元宵也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品尝各种口味的元宵,并且传统习俗中也有吃元宵的寓意,希望家人团圆,和睦相处。

115、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116、吃元宵又叫吃汤圆,元宵即汤圆,它们的做法成分风格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117、此外,在不同地区,也有所不同,如湖南的“敲门祈福”、安徽的“猜灯谜”、江苏的“踩高跷”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习俗。

118、传统节日:衡东民风看重节日,其岁时节日习谷与中原大致相当,只是名称与细节及禁忌上有地方独特之处。

119、“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元宵节里张灯结彩,猜灯谜给喜庆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以灯悬谜,所以叫“灯谜”。

120、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湖南元宵节习俗

121、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者其他集会盛典,民间都会以舞狮子的形式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22、元宵节习俗的多样性丰富了人们的节日体验,也反映了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特别是现代化的赏花灯和电子灯谜,更让人们感受到时代气息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延伸。

123、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有地方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亲泡豆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宰肥猪,二十七宰阉鸡,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样样有,三是晚上大吃喝,初一早上拜年克(去)。不知你们的春节习俗如何,发一个过来乐呵乐呵。

124、[除夕守岁]一年的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

125、这种祭扫墓之习称“上坟”、“挂坟”,至今不衰。

126、当然是吃元宵。

127、敬拜财神后,向新年吉利的方向,奉香燃烛,叩拜天地,谓“出行”,意为向天地拜年。

128、湘西乡下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扫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慢慢撤(撤:湘西本地话,指慢慢消费、慢慢享受)。除上述顺口溜中提到的,还有送饭(祭去世的祖宗和亲人),赶肉(上山打猎)……

129、随后到寺庙烧香,向菩萨拜年,求保佑。

130、猜灯谜: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将灯谜贴在花灯上,猜灯谜成为了另一种流行的方式。

131、[清明节]旧时过清明,衡东各地的习俗在清明节的“前三后四”的日内,全家携酒食、纸钱、香烛、坟枝子去祖先的墓地祭祀,然后,在祖先的坟堆上添土修整。

132、”拜年一般拜到正月十五日,也有“拜年不失统,拜到浸禾种”、“拜年不失塌、拜到四月八”的民谚。

133、永州: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上街街

134、[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道家称中元节为“烧衣节”。

135、十三日上灯、十四日试灯,十五日赛灯。

136、灯在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137、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138、位于湖南南部的新田县,毗邻两广,元宵习俗独特。元宵节这一天晚上,新田县的农民们会提着点亮蜡烛的小灯笼来到宫庙前集合。数百串灯笼连在一起,组成一条近千米长通体发光的【巨龙】,每一盏【龙身】上的灯都代表着一户人家。随着一阵阵锣鼓声,游龙灯的队伍从宫庙前的农田出发,在威风凛凛的【龙头】牵引下,开始绕全村游行。举着【龙身】游灯的人们还要保证这条【长龙】的连续和完整,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小心地配合着【长龙】前进,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巨龙】所到之处,家家烟花爆竹声震天。游完龙灯后,村里的居民们会将所有的龙灯集聚在一起【烧龙灯】,期待来年风调雨顺。

139、耍龙灯也叫“舞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也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他们都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浓浓的东方气象。

140、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玩法之一,人们可以在灯笼上贴上谜语,让别人猜解,猜对的人可以得到奖品。

141、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湘潭的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新春期内,湘潭的少数外出人利用人们的发财心理捞取赏钱,或“赞土地词”,或“送财神贴”,叫“游春”,也叫“打抽丰”。

142、是日,合家团聚,吃月饼、鲜藕、红菱。

143、吃“年更饭”,忌有外人撞入;忌说不吉利话;忌打碎钣碗或其它器皿,偶有打碎,要讲“打发、打发”。

144、其中吃元宵是最主要的习俗之一,因为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据说是因为元宵的形状和团圆的含义相符合,所以成为了这个节日的主要食品之一。

145、旧时习谷,当晚闺秀在月下以五缕穿针孔,说是可使她们的手艺像织女一样灵巧。

146、四、耍龙灯

147、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148、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149、偷吃,中秋这天,家家大门、后门都半掩半开;明知小偷进了屋,全家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且为小偷准备丰盛的瓜果、月饼等,偷吃越多越高兴。

150、花灯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在湖南的衡阳、常德、益阳、岳阳等地,有一种叫做花灯的特殊灯笼,是以彩纸、木棒等制作而成,形态各异,非常美丽。人们会在花灯节上点亮花灯,观看花灯展览,还有种种传统表演和民俗活动。

湖南元宵节习俗

151、赛鸟会:这是湖南的传统节日,相传始于唐朝时期。赛鸟会的时间是农历的立春、雨水和惊蛰,人们会带着自家的优秀鸟儿前往场地集结参赛。

152、元宵节又叫小正月,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家人们聚集在一起吃元宵或汤圆。寓意新年团团圆圆,互祝身体健康!大吉大利!

153、除了放花灯,还有猜灯谜,人们把写好的谜题贴在彩灯上,供人猜谜,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迎合了节日气氛。总之,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祝福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154、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有心拜年十五不迟。

155、[过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称小年节,是辞旧岁迎新年的开始。

156、初一崽初二朗,初三初四拜干娘,初五初六走亲戚,拜年拜到初七八,郎〈洗〉了坛子抹了塔,正月十五闹元宵,早呷汤圆,晚呷粑。

157、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农历15过完这一年,也就代表着年过完了,湖南人15元宵节的风俗主要是吃元宵,赏花灯,猜谜舞龙舞狮是最主要的风俗习惯!

158、[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古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古称“上元节”,也叫“出节”、“灯节”。

159、邵阳的团年是腊月廿九,意味着春节前的“集合”、“清点人丁”,和现今大家理解的团年饭意思不同。过年虽然是年三十,但用餐仪式分为两个:三十和初一的早餐两个正餐,在天亮之前吃完。拜年时也是有顺序的,“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即初一给父母拜年,初二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四给姑姑阿姨拜年。

160、邵阳: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

161、元宵节吃汤圆是湖南的风俗

162、从这天起到次年正月十五日,凡事小心谨慎,讲吉利话,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要忍耐,防止打破碗、坛、罐,个好兆头,个盼来年交好运。

163、饮桂花酒,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

164、湘潭:“接龙”、“打抽丰”

165、三、赏花灯

166、舞龙舞狮则是表演性质的习俗,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和活力。

167、在湖南娄底一带,过年时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比如,过年一定要吃萝卜;年夜饭要赶早,一般在大年初一清晨五六点钟左右;除夕夜放鞭炮,谁家的鞭炮放得最早、最长、最响,就代表谁家最富裕,来年一定会大吉大利,发大财。

168、龙船竞渡: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传统的龙船节日。湖南邵阳、岳阳、长沙等地都会举行龙船竞渡比赛,寓意着祈求好运和丰收。

169、猜灯谜是另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习俗,人们会在花灯的周围挂上包含谜面的谜语,让大家猜谜,增进节日气氛和彼此之间的交流。

170、元宵节由来与习俗

171、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

172、(稿源:衡东县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