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录网-摘录生活中的经典美文句子

以德治国是谁提的优选27句

以德治国是谁提的

1、宣帝刘病已当皇帝的时候,有大臣就向他提议,希望他能够“以德治国”,用君王良好的德行来化育天下。但是汉宣帝就公开对他说,咱们汉家天下,就不能只讲这个,而是要恩威并施,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

2、孔子提出德治的思想,就是以德治国。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德性之学。德性一方面是律己、君子自立学,是完成理想人格的学说,另一方面又是治国之学,以德性为基础治理国家,实现理想政治。

3、儒家学派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德治国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意味着在治理国家时,应该以道德原则为准绳,通过道德的力量来引导和管理社会。他认为,只有君子才能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政治领导者。

4、董仲舒以道德教治国,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孔子。

6、德性是基础,德治是建立在德性之上的,德性是根本,德治是结果,德性是内部根据,德治是外部作用。孔子强调修己以安百姓,要求治理者首先要有德。

7、为政以德"是孔子的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之一。

8、董仲舒提出了废除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

9、这章经文中,提出了以德服人的思想,这种以道德的力量感化人民的政治手段,是孔子以礼治国的重要政治主张。为政以德的主张,无论是在处理国家政务方面,还是一般的人事管理方面,都有着同样积极的意义。

1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1、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提出了“仁者爱人”与“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仁”是“德”的最高体现,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孔子的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修己”,通过“克己复礼”实现自我管理,其归宿是“安人”,即实现“尽善尽美”的社会管理。

12、用道德教化来治理人民。历史上称为德治。孔子儒家主张治国的基本原则。命题出自《论语》的《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

13、以德治国是孔子的主张。

14、以礼治国即是以德治国。德即是仁,即是天道天理,礼即是天理的外在表现,儒家的德、道、理、礼、义其实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犹如王阳明的心即性,即理,即天一样,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绝对不是像欧美人这么简单粗暴的一定要切割的很细非黑即白二者必选其一,语言表达本身就有其不足之处,不可过分的去分辨,圣人之所以说德说礼只是怕后人不明白其中的真谛所以分开了说,如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了知其实也就说了行,说了行其实也就已经说了知,二者本就一体,之所以说知行,只是为了解释清楚其中的内涵,是万不得已的做法。

15、董仲舒强调以德治国。

16、孔子说:执政者用道德教化治理国家,他就会象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众多的星辰都会环绕着他。

17、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可以分为四点: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18、《论语为政篇》中。

19、"为政以德"是儒家学派非常重要的思想理念,强调在治理国家和执政过程中,以道德倫理原则为基础,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实现国家的良好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这一思想代表了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君子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以德施政,以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20、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1、这是孔子的主张,《为政以德》选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为政以德是儒家学派,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仁政(rénzhèng),最早是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统治措施。  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  孔子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孟子发挥孔子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

23、由此知:为政以德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言论。

24、谢谢你的关注

25、董仲舒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他视"德治"主张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本治国原则。并上疏汉武帝:"作为帝王应该秉承上天的意思进行办事,因此,应该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26、刘邦采用的是以法治国。

27、汉宣帝讲的这个话,实际上从刘邦开始就是这样了。当年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当时很多人才都来投奔刘邦,背离了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