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录网-摘录生活中的经典美文句子

状语后置句子举例优选32句

1、在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的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2、先看定语后置。

3、(1)《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5、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当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6、再看状语后置(也称为介词结构后置)。

7、这个句子中的状语是“于江渚之上”,它的位置应该在谓语“渔樵”的前面,现在后置到谓语之后了,所以叫做状语后置。

8、此句倒装,强调“他病得不是时候”。

9、OnlythendidIrealizetheimportanceoflearningEnglishwell.这就是一个状语倒装的句子!

10、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中,两个"于蓝"在翻译时,要分别放在动词谓语"取"和"青"的前面作状语。

11、定语后置的主要类型有: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3、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5、中心词+数量词。

12、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定语"可使报秦"放在了宾语"人"之后;又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中,定语"铿然有声"放在了宾语"石"之后;又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张溥《五人墓碑记》)中,定语"能不易其志"放在了宾语"缙绅"之后;又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中,定语"利"和"强",分别置于宾语"爪牙"和"筋骨"之后。再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中,数量词定语"一双"置于了中心词"玉斗"之后。

13、文言文中状语后置的例句,如下:

14、(2)《促织》中:“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15、状语后置有很多种表述方式,比如它又叫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短语后置,谓状倒装或者状语与谓语倒装等等。

16、答:状语后置又叫补语。举例说明:蜜蜂在菜花上停留。这个句子的谓语是停留,停留前在菜花上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在菜花上还可以后置。如:蜜蜂停留在菜花上。在菜花上是状语后置作补语。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判定,状语后置是补语,补充说明谓语状态的。

17、状语后置是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倒装句现象。它的特点一般是主语前的修饰成分也就是定语被倒装到主语的后面,所以叫定语后置。

18、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19、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20、问题中“时间状语后置”的句子,如:他终于病倒了,在即将比赛的前夕。

21、此句中,“在即将比赛的前夕”就是时间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他终于在即将比赛的前夕病倒了。

22、underthetreestoodtwotables

23、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24、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25、这样的倒装句现象比较常见的还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

26、“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27、状语是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是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组等用在谓语后面(如果谓语后面有宾语,则用在宾语后面)。是单音节词的,前面无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逗号隔开;是多音节词或词组的,前面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是状语后置。中文名:状语后置。性质:汉语语法含义:状语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种类:三种:

28、如,"具告以事"(司马迁《鸿门宴》)中,"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29、状语后置是古代汉语语法中倒装句式中的一种,属于特殊文言句式,例如:吾与汝渔樵于江渚之上。

30、值得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现象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31、看其是否为定语后置,可依据语法分析和其特殊标志(按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辨别。

32、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